找到相关内容2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琴诗中的禅意

    山水中悟道求真、感悟自性的纯真和生命的永恒之愿望。  禅宗认为,凡世间物欲之繁求会干扰人的清修,为滌除尘秽,免去人之躁心、矜心、利心、欲心等一切妄念,其悟道应多选择在山林之中、溪水之畔,以求脱离尘世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1668231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念佛开示

    生死,既为了生死,则生死之苦,自生厌心,西方之乐,自生欣心,如此则信愿二法,当念圆具。再加以至诚恳切,如子忆母而念,则佛力、法力、自心信愿功德力,三法圆彰,犹如杲日当空,纵有浓霜层冰,不久即化。 欲心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776331.html
  • 译楞严经截录佛说三界——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

      佛告诉阿难,一切世间的人,处在人世间时本身没有什么欲心,完全是依据对方的应对来行事,当面对死亡的时候,其感觉如同嚼腊,命终之后,上升居于天堂,此天乃超越前述的境界,如此一类称乐变化天。 ...

    自明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2178570.html
  •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—宽运法师佛七开示

    瞻前顾后地、完全被这种欲心所驱使,终日劳碌奔波,没有一刻的安宁。大家都知道,没有钱而求钱,当然是很痛苦,但是有了钱,也是痛苦的根源;比如说,有了田地,就会生出有田地的痛苦;有田地,就有耕种的痛苦;有房子,就...

    宽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159181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谈爱情婚姻问题

    。切不可以朱注中推极吾之知识为致知,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格物。若如此说,虽圣人也做不到。正心诚意之事,即一字不识之匹夫匹妇,但无偏私之欲心,均做得到。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事,从本上说,乃格物一事。物既格,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情爱|爱情|婚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8471896582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三讲

    rdquo;。   一欲者,于所乐境希求冀望,以为体性。精勤依此而生,以为业用。   一、欲心所,是指对所爱乐的境,心里希求、期望。作用是:依止欲心所,会发起精勤。所以常说“信为欲依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2223325739.html
  • 戒淫断欲圣典汇编

    名女三昧。 自谓是男子,见彼为女人, 由斯分别心,而生于欲想。 欲心本无有,心相不可得, 由妄分别故,于身起男想。 是中实无男,我说如阳焰, 知男相寂静,是名男三昧。 《华严经...节录 汝等昔或作我父,我或与汝昔为母, 互作父母及兄弟,云何于此生欲心? 我或往昔杀汝等,汝等或复杀我来, 各作怨仇互相杀,云何于此生欲想? 《菩萨诃色欲法经》节录 女色者...

    海涛法师选辑

    |戒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53244526.html
  • 苦行与无益苦行略论

    。佛在毗舍离城外林中。尔时。世尊告诸比丘。我昔未成佛道时。尔时依彼大畏山而住。是时彼山。其有欲心.无欲心入中者衣毛皆竖。若复极盛热时。野马纵横。露其形体而坐。夜便入深林中。若复极寒之日。风雨交流。昼便...

    云海天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0040097.html
  • 欲海回狂(一)

    rsquo;公庄色拱手对曰:‘此是《尚书》。’妾乃逡巡而退。总之,欲心一淡,便有把持。韩公本领,全在寡欲耳。   曹文忠公(《广仁品》)   宣德中,曹鼐为泰和典史,因捕盗...‘修行之人,若数十年欲心不动,则精髓凝结,渐成舍利。’《道书》曰:‘欲念不生,则精气发于三焦,荣华百脉。’《苏子》曰:‘伤生之事非一,而...

    周安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2540271.html
  •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

      所谓的“思假”,即是钝使、三毒思惑。[36]此处破思惑之法亦是采“四门不生”破“三假”之方式。而思惑之“因成假”指“尘动意根,起欲心[37]”;“相续假”指“念起相续不断,遂致行事[38]”;“相待假”指“以有欲心相,异无欲心[39]”,四句检而推之亦不可得:  四句推欲,欲无来处。既无来处,亦无去处。无欲无句,无来无去,毕竟空寂。利根之人如此观时,思假一品去一分真明显。[40]  统而说之...

    释惠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346009.html